close


為了方便接下來對砲台資料的整理,這樣的知識就變成入門的常識。
先來猜猜看圖片裡是什麼地方?謎底在文章的最後面喔!
火成岩:
就是地底下火熱的岩漿,直接冷卻凝固而成的岩石。
而如果以冷卻方式的不同來分,火成岩可以大致分成三種:
安山岩,玄武岩,花崗岩。

安山岩:
地底下的岩漿,夾帶著大量氣體,以猛烈的方式爆發出來,
快速冷卻就形成了。安山岩的表面會分布著黑色或白色的斑點,
是岩漿在冷卻凝固時所析出的結晶礦物。由於安山岩的質地堅硬,
因此經常被用來作為建築材料。

玄武岩:
地底下的岩漿,沿著地表的裂隙以較緩慢的速度湧出,
冷凝之後就變成了玄武岩。玄武岩的質地比較細密,
並沒有礦物結晶的斑點,顏色也呈現較深的墨綠或黑色,
所以才被叫做"玄"武岩。玄武岩在冷卻的時候,
由於收縮的關係會形成六角形的石柱,
而這種六角柱狀的構造稱為"柱狀節理"。

花崗岩:
如果岩漿在地底下沒有噴出地表,而是逐漸地冷卻。
花崗岩的底色通常是淺白色,粉紅色或肉紅色,
上頭佈滿了黑色的細碎斑點,看起來就像一塊碎花布。

砲座:
安置大砲的建築工事,主要包括砲基與子牆兩部份。

砲基:
砲基指砲座地面,用來承載砲架,故需符合堅實的要求;

子牆(胸牆、肩牆):
是大砲前方的保護牆,呈ㄇ字形或ㄩ字形,外側覆土,可掩蔽砲座,
並保護砲與砲手.,多為半圓形的石牆。

指揮所:
即指揮砲兵作戰的堡壘,砲兵的射擊指揮系統是以前方觀測官為眼睛,
已有線或無線通信傳達信息,由射擊指揮所指揮砲隊發射砲彈及修正方位。

砲墩:
清代前膛鑄鐵砲的砲座工事稱為砲墩,通常以麻袋儲沙堆疊而成,
立面成凹字形,外側以竹筒裝水併連用以保護砲墩,
後期則改為石沏或鐵水泥沏築。

馬道:
是城牆堆疊後供工人行走的平台,因古時將領騎馬巡視,故稱之為馬道。
二沙灣砲台的馬道僅供人站立,無通行功能,故寬度並不大。

碓堞:
營牆上用石塊疊砌而成的禿出物稱為碓堞,作用在於掩護人員避免被子彈擊中,
並利用中間的射口居高臨下防禦,為增加射擊角度故射口做成外窄內寬的方式。

營盤:
清代稱營舍設施為營盤,相對的砲座則稱為砲盤。

隔堆:
砲座與砲座之間的土丘稱為隔堆,目的用來吸收彈著,減輕敵砲對人員及砲損害。

彈藥庫:
即放置彈藥的庫房,一般多位於砲座附近,以方便彈藥的運送。

儲彈孔:
於砲座子牆上,呈拱形用來放置戰備用彈藥的淺凹槽稱為儲彈孔,
其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開砲,先發機敵。

避彈壕:
於砲台周邊約有1.8m深的壕溝,遇砲擊時可迅速跳入躲避,以保護人員安全。

觀測壕:
位於砲台高處,用來觀察敵情彈著點的壕溝,稱之為觀測壕。

門眼、門眼臺:
清代前膛砲砲尾部上方,用來插引信點燃火藥的小洞稱為門眼,
門眼處特別做出的突出平面稱為門眼臺。

進口鐵水泥:
19世紀水泥與今不同,今天的卜特蘭水泥加沙拌合的水泥沙漿。

呵呵......圖片是廁所啦!!猜得到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0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